造价业的困局及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16-12-30 浏览量: 588




一、 造价人的迷茫

  以下是一个造价人的内心独白

  现在走到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公司,都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间会议室内,坐满了造价咨询单位长期驻场的二十来岁的预算员、几个三十来岁的项目经理,和地产公司成本部的员工基本都达到了13以上的比例。

  大量的造价咨询单位除了基本且越来越廉价的计量和计价以外并不能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任何高附加值的服务。设计方案比选、合约规划、合同条款草拟、商务谈判甚至是总投资控制等重要环节咨询单位的参与度反而更小,要么甲方成本部门大包大揽,要么给个模板。对于一些较大型的房企,造价咨询单位甚至连最重要的经验数据等等信息优势都没有了。

  个人层面,那些年轻人美其名曰专业化,实际就像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整日对着散发着尿酸味的图纸算量计价,拿着每个月三五千的工资,他们的业务能力由于长期工作内容单一得不到明显提升的机会,大多数人又缺乏发现有趣的能力和钻研的精神,工作对他们仅仅意味着繁忙和枯燥,当然也包含着对自己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的不满。他们能看得到的最好榜样和目标就是那个坐在他们身边的项目经理和甲方成本部那几个一样忙成狗的项目负责人。

  这样的企业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变得这样。

  造价咨询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门槛不高,全国开设工程造价本科的学校都不多,研究生更是从没见过,行业内的研究生学历基本出自工程管理专业。

  如同一家饭店,顾客要么是因为口味,要么因为吃口自家做不了的菜,要么因为时间和经济成本选择你。

  相对于服务的客户,咨询公司在技术和信息上都失去了优势,又不能提供房产公司自身无法实现的功能,最后只能成为靠成本优势跑量的劳务外包。

  当然,政府投资项目是造价咨询行业仍然保持着技术和信息优势的领域。

  技术方面,BIM技术的目前力所能及的唯一可见的技术高地。(建筑工业化对于造价领域的适应要求并不高),所以虽然他现在看起来那么不成熟,那么扯淡,那么像个局,推广和操作的主动权完全不在我们手里,我们还是在积极的追求他。这不是一场阳春白雪拥抱新技术的浪漫故事,而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悲惨逃荒。

  当然,我们多么希望能像facebook找到whatsupmicrosoft找到linkedln一样或者O2OVR之类,抓到一根充满不确定,但是至少看上去靠谱点的稻草。

  二、路在何方?

  这是非常真实和心酸的写照,也是对行业的悲观感受,前途渺茫,路在何方?其苦逼、焦虑、迷惘、无助的心境我懂,我天生就悲天悯人,把我的思考分享一下。

  我经常看到老板们分享的文章,诸如哪些员工坚决不能使用之类的心灵鸡汤,站在老板的角度对员工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也可理解。不过,试想一下,如果员工达到老板心目中的完美标准和高度,他()不是也可以成为老板了吗?

  不能把公司的不成功归因于员工,员工也是经过老板精挑细选。崇祯皇帝死到临头,还在感叹,是大臣误朕。其实他性格多疑杀袁崇焕才是直接导致明朝的灭亡。

  员工与老板想的永远不同,其实员工与老板都应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员工不要有打工心态,多理解老板之不易;老板不要有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多体谅员工之难处。其实,大家都不容易,都压力山大,都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暂且维护这脆弱的平衡吧!

  员工素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改变,中国文化及教育制度已经把国人定型了,国民劣根性很难根治,所以不要对员工求全责备,就这个样子了,都差不多,如果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性格或掩饰。

  与其把目光盯住员工,不如把眼光放远点,通过其他途径把公司做强!员工是恒量,如操作同样一只股票,有人赚钱,有人则亏钱,为何?是股票问题还是投资者问题?老板若能想明白这点不愁公司做不好。其他因素如战略思维模式魄力等是变量,会给你带来革命性变化。

  靠苦力赚钱很辛苦,靠知识、思想、智慧、视野、眼光才能挣大钱。

  三、造价行业的突围

  工程造价咨询是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且已高度同质化,传统竞争策略几乎无计可施。有的采取低价策略,搞自杀性价格战,最后无力再战;有的信奉关系是生产力,不断靠近顾客,挖掘老客户的新项目和开拓新客户的新项目;有的用回扣等不正当手段承接业务;有的制造服务产品异样化幻影。纯粹靠质量取胜和生存已经很难。

  路径之一:大数据技术

  利用造价公司的历史数据积累和信息优势,对造价行业进行泛信息化再造。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让数据产生价值,而不是被无序的海量数据所湮没。信息是第一生产力,造价咨询行业积累的历史数据是资源和优势。

  路径之二:BIM 技术

  BIM是建筑业革命性平台,随着BIM技术的成熟,造价咨询也将纳入到BIM系统中,而不再是自成一体的封闭格局,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借助BIM平台实现数据积累、数据共享、实时更新、数据透明、三维可视和身临其境等功能,从而对造价咨询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路径之三:提升服务档次

  扩展咨询服务领域,不局限于传统的算量计价,不囿于低端,不躲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安于现状,要强迫自我进入更具挑战性的领域,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服务内容与形式向外延伸,向高端延伸,向高附加值延伸,如设计优化、方案比选、招标策划、合约规划、合同起草、商务谈判、投资控制、工程咨询、项目研究、尽责调查、资产评估等方面延伸,既要有行业的广度又要有专业的深度,这才与造价咨询相匹配。造价人不再是埋头算量套价的造价民工,而是研究者和咨询人角色,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士,是足智多谋高屋建瓴的军师,是高端复合型人才。

  但也不能好高骛远,这些是努力的方向,而不是说你现在可以从事这些工作,问自己:做得了吗?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乃祸之源也。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算量计价是基础性工作,是造价人的基本技能,也需要,但不是工作重心。并且,以后算量计价逐步标准化自动化,新技术将逐步取代人的劳动。

  路径之四:重组供应链

  市场均衡的结果就是稳定的供应链,然而互联网打破了这种平衡,迫使中国造价咨询业重组外部供应链和重构内部价值链,需要把业务延长至房地产业链前端与末端。

  价值链延长使供应的结点减少,价值链缩减形成更长的供应链。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是对传统产业供应链和内部价值链的破坏与颠覆,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和咨询产品创新。

  路径之五: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有以下效应:长尾效应、免费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

  可能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思考,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降低维度,去中心化,建立连接,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大小。一个行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

  互联网衍生出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传统产业的交易成本分析范式失效。

  借助互联网平台,供应者不再依赖经营场所从而减少租金成本。

  1O2O平台

  O2O模式的特点可概括为线上需求整合,线下分散满足。这种模式由于适应了人性需要和消费习惯,使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粘性,这种粘性形成流量,线上支付产生大量现金流,平台天然具有融资功能。

  大众消费者的痛点一致,有普遍性,消费需求容易结构化和标准化,交易成本下降,所以,B2CC2C容易。企业的痛点很难结构化和标准化,需求不一,不具普遍性,从而交易成本高,所以C2BB2B困难。

  工程造价咨询产业搬到O2O平台上的关键在于机构的去资质化,与发达国家一样,重个人资质,轻机构资质。律师行业不需要资质,因为执业的不是机构而是个人,机构去资质化是大势所趋。

  注释:

  O2O  online to offline 就是线上线下结合,是互联网+社区的概念,互联网是销售前台,线下提供商品和服务。O2O不需要物流, 你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必须在线下获得。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商家与商家建立的商业关系。

  B2C (Business to Consumer) 就是供应商直接把商品卖给用户,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

  C2B (Customer to Business),由客户发布需求,商家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的要约。C2B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聚合分散的但数量庞大的用户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以此来改变B2C模式中用户一对一出价的弱势地位。

  C2C (Customer to Consumer) ,客户之间自己把东西放上网去卖,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2、造价APP

  现代人最频繁使用的东西莫过于智能手机,每人每天与手机相伴15小时,查看手机120-150次,与手机交互时间超过83分钟。

  至2017年,全球将有69%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这是任何终端和媒体都望尘莫及的,移动互联网日益繁荣,带来许多的商业机会。

  APP(Application)是用户终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该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把服务产品和服务进度做成APP,使客户便捷地获取信息,产生良好的体验,从而增加用户的粘性,甚至可以做成价值链上大部分免费而最后环节收费的产品,如材料价格速得APP之类。

  3、微信公众号

  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大有被微信公众号取代之势,微信公众号借助朋友圈分享这一传销模式原子裂变,其传播理论上无届弗远。

  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公司产品和服务,推广公司理念和价值观,比任何媒体和广告都有效,它让原来素不相识的客户和同行最终聚集在一块,彼此建立连接,整合了整个行业的供给侧和需求端的资源,人多力量大,最后所产生的能量难以估算。

  中国百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中仅有19家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但有一定影响力(粉丝过万)的不超过10家。

  4 众创、众包、众筹

  众创、众包、众筹风靡全球,三众改变世界,众人拾柴火焰高,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分享经济,是资源整合新模式,使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融合。

  众创解决创业者势单力薄踟蹰不前的问题,人多力量大,分散创业风险。

  众包指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利用机构外部资源,找到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众筹即大众筹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解决了传统创新所不能解决的融资困难。世界银行报告更预测2025年众筹总金额将突破960亿美元。

  造价行业已有公司尝试众包这一新模式,解决行业部分痛点,如算客、e造价。

  路径之六:公司扁平化

  造价咨询机构有多种经营方式:分公司制、直营制、合伙人制、事业部制、分包制、挂靠等,质量控制一直是难题。

  企业为了扩张,就要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生产要素主要是专业人员。因此,若提高咨询产值就增加员工数量,增加管理层级,其管理链条延长、分散和叠加,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整个帝国的中枢对各分支的反应灵敏度下降。公司架构应扁平化,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传递提供了基础,像威宁谢、利比一样的网状结构组织渐成主流,也许有比这更好的模式。

  结束语

造价新人的困惑具有普遍性,他们看了本文是否得到启发。整个行业陷于困境,如何突围,我们一起努力。置之死地而后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改变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再出发!

 

(资料来源《造价司法鉴定》)